稻盛和夫:管理好自己,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

发布时间:2025-02-26 16:10:42     阅读:3810

一个人真正的伟大不是领导别人,而在于管理自己。

深以为然。人生的困顿,莫过于想要得太多,而自我要求的太少。

却不知,一个人最大的敌人,往往是自己。

管理好自己,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。

如何管好自己?你至少可以管理好你自己的五个方面:嘴巴、双手、双脚、内心和身体。

1.管好自己的嘴巴:用心说话

1.再能说会道,也不如有一颗真诚的心
雄辩的人往往玩弄辞藻。能说会道起初会给人好感。但如果你仔细听的话,就像棉花糖一样,内容空洞。
说话流畅似乎就有说服力,有人会产生这种错觉。但是,我却感觉不到其中有任何的魅力。
与这种口气轻飘的人交流,我实在没兴趣。
我希望年轻人不要去模仿油腔滑调的花言巧语。我倒是希望听到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实声音,哪怕说得有点结结巴巴。
无论如何,拼命也得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,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自内心的期待,这时的诉求力很强,就能唤起对方的感动。
其中或许欠缺一点流畅和雄辩的风采,但是,没有哪种方法可以胜过这种真情流露。
如果真的想让对方理解自己,就要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情。
不需要那些天花乱坠的说话技巧,只需倾注全身全灵,诚实说话就行。诚实,让说话者和倾听者心心相连。
2.将灵魂注入语言 
语言是人们心中所悟,用大脑加以整理,然后通过声音传递出去的工具。
但是,仅仅将心中所感用头脑思索,再用声音传达,并不能说服他人,或给他人增添勇气。
日本古语中有“言灵”这个词,就是说必须将灵魂注入语言。
言为心声,“自己认为非这样做不可”,讲这话时必须抱着信念,在语言中注进自己的灵魂,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威力。
做不到这点,就无法震撼人心,人们就不受感动,也不会行动。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按这条原则思考并行动。
3.优秀的经营者,都是“表白”的高手 
经营者个人再努力也有限度。特别是小企业,没有可以依靠的人。因此,必须把身边仅有的几位员工当作共同经营的伙伴。
让他们与自己想法一致、努力工作,支撑事业的发展。一定要让他们和自己同心同德、同甘共苦,成为共同经营的合作伙伴。 
员工是一名也好、两名也好,从录用那一刻起,就要把他当作共同经营的伙伴迎入公司。
并对他说:“我就依靠你了!”而且平时就要用这种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。这么做的话,员工会小看我吧!无意间我们常会这么去想,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
从正面对员工直言相告“我要依靠你”,这样一种态度才是构筑公司内部正确人际关系的第一步。 
“各位员工,让我们齐心协力把公司发展起来,请大家从各个方面来帮助我。我把大家当兄弟、当父子,与大家一起工作。你们不要把自己仅仅当作工薪族、打工者。让我们以这种心态共同奋斗吧!”
这些话必须当面对员工讲清楚。 
首先是“我要依靠你”这一句话,接着,经营者把员工当作共同经营的伙伴这样一种姿态。
只要这么做,就能够点燃员工的热情。特别是对于小企业来说,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2.管好双手,做正确的事

1.率先垂范

在工作上想得到部下和周围人的帮助,自己必须率先垂范。哪怕是别人都讨厌的工作,自己也要一马当先,采取积极挑战的态度。

无论堆砌多少令人动听的辞藻,如果自己不带头执行,就不能抓住人心。

想让别人做的事,首先自己要冲在前面,用行动做出表率,这样,周围的人才会追随你。

率先垂范需要勇气和信念,但是只要不断地用心实践,就能够自我提升。不仅领导者,公司里所有的人也都应该共同营造率先垂范的风气。领导必须奋战在第一线。

我认为,这种精神和态度是对部下最好的教育。

领导只靠念念叨叨是无法打动员工的。只有员工自身的心态转变,才会自然而然地激发主观能动性。

就是说,光靠说不行,关键在于你们怎么做。
比如,每天早上,各位必须比员工早到公司,不然怎么能管理员工、激励员工呢?
要真正打动人,不能靠三寸不烂之舌,而要靠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则。
倘若只会说教,自己却无法成为表率,员工势必会不服不满。所以说,领导要从自身做起。 
我再强调一遍,领导只靠念念叨叨是无法打动员工的。只有员工自身的心态转变,才会自然而然地激发主观能动性。 

2.让下属放手去干

在公司规模还小的时候,经营者自己就能管理整个公司。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,一个人要照看全体就变得困难起来。
因此,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,经营者就会从内心渴望出现这样的搭档和伙伴: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,同自己的能力相仿,热爱公司,能为公司废寝忘食、努力工作。
但是,这样的人才实际上很难找到。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,要在公司内部发现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。
基于这样的思考,就孕育出了现在的阿米巴经营这样一种体制。而阿米巴经营的目的之一,就是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人才。
所以,挖掘那些即使在现阶段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,但是却有可能胜任领导职务的人才,任命其为阿米巴领导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这时候,并不是把经营全权委托给该领导就可以高枕无忧了,而是必须有人对该新领导进行指导和监督,指出其不足之处,使其茁壮成长。
总之,当缺乏能够胜任阿米巴负责人的人才时,必须选拔并培养有潜力的领导。
我在开始新业务的时候,一直认为“人才才是事业的基础”,所以我并不是因为市场存在商机而拓展事业的。
我必须在确认了公司内部存在适合负责新事业的人才,或者虽然公司内部没有但外部却有合适人选,并且确定其能加入本公司的基础上,才着手开拓新的事业。
“有了合适的人才才能涉足新事业”,这是我坚定的原则。

人才才是事业的基础,有了合适的人才才能涉足新事业。

因为阿米巴经营已将组织细分,所以即使起用有前途的新领导而使个别阿米巴经营不善时,也不至于危及整个公司的根基。

因此,即便是经验不足或让人略感不放心的人才,也要大胆地起用,让其不断地积累经营者的意识和经验。这点至关重要。

3.管好双脚:走正确的路

认真确立基于原理原则的哲学,按这种哲学办,就能促使事业成功,给人生带来硕果。

何谓原理原则?何谓哲学?

所谓“原理原则”,用极其单纯的一句话表达,就是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?”就用它作为判断基准,依照这一基准,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。

要正直,不撒谎,不贪婪,不给人添乱,待人要亲切……这些在孩童时代,父母和老师就教导的、作为人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,就是我们在人生历程中自然就会懂的、“理所当然”的规范。遵循这一原则规范去经营企业就行了。

但践行哲学的过程绝非轻松愉快。依哲学行事需要律己,需要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,这中间伴随着许多痛苦,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损失,要经历一段苦难的路程。

面前有两条路,选哪一条?

当你彷徨时,我劝你摆脱一己的私利,选择那条“本来该走的路”,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——勇敢地选择“不圆滑”、“不得要领”的生存方式。

不过用长远的目光看,正确的哲学指导下的行为,绝不会带来损失,即使有一时的损失,后面必有回报,而且可以避免大错。

举例来说,现在日本还没有完全摆脱泡沫经济的阴影。当初,许多企业争先恐后参与不动产投机。

只要将土地转卖就能让资产升值,预期行情还会上涨,从银行贷来巨额资金,继续投资不动产——许多企业都这么干。

房产只要持有就能升值,从经济原则看,这未免可笑。这种违背原则的行为大行其道,被认为理所当然。

但是泡沫一旦破裂,可望增值的资产转眼间变为负资产,不少企业落下一身债务。你是事后诸葛亮,泡沫破灭后才说风凉话——有人或许这么说。

然而,只要你懂得原理原则,只要你持有正确的哲学,不管出现什么潮流,你都能做出正确判断。

当时,京瓷靠多年辛苦积累,已拥有巨额现金存款。许多人劝导我投资不动产。其中还有银行的人,他们见我“不开窍”,还恳切地教我如何赚钱的奥秘。

但我认为,只把土地从左手转到右手就能赚大钱,天下没有那样的好事。就算来钱,那也是不义之财,来得容易去得快。

因为我这么想,所以有关投资的建议一概回绝。

“只有额头流汗,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”——我的信念就这么单纯。这来自做人的正确的原理原则。

所以在巨额暴利的引诱面前,我能告诫自己“不起贪念”。我内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。

由此可见,即使蒙受损失也必须遵循的哲学,明知吃苦也甘愿承受的觉悟——自己心中有没有这种哲学和觉悟,这就是事业成功与否、人生幸福与否的分水岭。

4.管好内心:不打退堂鼓

1、与困难正面对峙
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,经营者都是最孤独的。
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必须要做出最终的抉择,必须要担负责任,所以心中总是忐忑不安,感到孤立无援。
所以,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,大家都习惯回避,选择绕道而行,试图从遇到的困难中逃跑。或者正面迎击太难,于是选择从侧面攻克。
这不行!对于困难,应该采取正面进攻法,正面对峙。
明知困难,但无论如何也必须克服,绝不逃跑。以“不管怎样必须获胜”的迫切心情,与困难正面交锋。
所以。在遭遇困难的时候,无论如何都要通过“正面突破”的方式去解决问题。
不论是公司经营,还是技术开发,或者是生产、销售,我常常遭遇看似无法逾越的难题。每当此时,我都从正面迎击困难,绝不玩计谋、耍手腕。
无论何事都认真面对,正面迎击——有时这等于把自己逼入背水一战的境地。就是说,遭遇困难时决不逃避,抱一股憨气傻劲正面迎击。
这确实很难,但你直面的问题非解决不可,这时候,你是躲避困难,逃之夭夭;还是与困难正面对峙,正面交锋。这是能否做成大事的关键所在。
2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
领导者应该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。
充满梦想和希望,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,在团队内营造开朗的气氛,这也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。一旦从事经营,困难的课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。但局面越艰难,越不能失去梦想和希望。
一方面是“无论如何也必须苦干”的坚强决心,另一方面是“不管怎样,自己的未来一定光明灿烂”的必胜信念。
人生中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非常重要。
对处于逆境中心的当事人来说,要做到这一点也许极为困难。但即使是强迫,也要让自己那么去想。
同时,作为领导者,向部下灌输这些正面的思想,做出比过去更大的努力,这很重要。
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,一心一意地努力,毫无疑义,必然会获得回报。不管现在处于何种逆境,自己的将来一定充满光明。
持有这种心态,不仅是作为领导者的必要条件,而且是人生成功的铁则,是人们生存的智慧。
3、正确地对待苦难和挫折

人活着往往会受许多苦。有时,人遭受的艰辛甚至会令人不由自主地对神佛产生怨恨:凭什么只有我遭遇这些痛苦。

其实,苦难是磨炼灵魂的考验。

人活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,比如生病、遭遇事故、事业遭受挫折等。

我们应当把所有的苦难当作神灵赐予的、为了塑造我们的心灵、磨炼我们的意志的考验。

我们不能逃避,要直面苦难,不断努力、精进,以此砥砺心志。回顾自己的人生,我对此深有体会。

1955年,正值朝鲜战争结束后就业困难的时期,我在日本古都京都的一家小绝缘瓷瓶厂就业。

然而,那家公司连年亏损,连月薪都不能按时发放,因此进公司不久,同期的新人一聚在一起就纷纷抱怨:“谁知道竟是这种破公司,赶紧辞职吧。”

但是,最后同期进公司的其他人全部离职,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走成,不得不留在那家公司继续工作。

我整日唉声叹气,常常一个人仰望夜空哀叹:“为什么只有我遭遇这种命运。”

我12岁时得了肺结核,当时这种病被称为“不治之症”。后来初中、大学入学考试以及就业考试都屡遭挫折,我在郁郁不得志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。

然而,我面前唯一的道路就是留在濒临破产的公司工作。我别无选择,只好改变自己的心态。

于是我痛下决心,开始埋头工作,比任何人都努力,结果挫折不断的人生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我在那家就快要倒闭的公司的研究室里废寝忘食,一心埋头研发精密陶瓷,结果成功研发出新型精密陶瓷材料。

以此为契机,我创立了京瓷,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

我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,多灾多难,但它正体现了“把挫折与苦难当作考验,正面迎战,真挚地反复努力”是如何重要。

一般人眼中的“不幸”,往往是打开命运之门的“幸运”。

如果当初在鼎鼎有名的大企业就业,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,更不会有京瓷这家公司存在。

现在看来,能在人生的画卷刚刚展开的时遭遇一点苦难,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。

回顾过去,当父母说“千金难买少年苦”时,年少的我不以为然,反而顶撞道:“我看是千金难卖少年苦吧。”

所以,即便遭遇苦难,也要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大好良机,坚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
作为领导者,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,就能承担多大的责任。
那些真正成大事者的人,他们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心态,能够不断地在委屈中成长,在挫折中进步,直至取得成功。

5.管好身体:才能走得更远

“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”(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)这句古老的格言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,历久弥新,至今依然适用。

如果有志于成为领导者,就必须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,因为一个集体的负责人不应当让健康状况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判断。

人在健康欠佳时,会无意识地回避需要体力和耐力的决策,判断流于轻率,给许多人带来麻烦和不幸。

老实说,当健康状况影响判断能力时,领导者就应该主动辞职,可以转而当参谋,用自己多年的知识和经验为集体再做贡献。

领导者必须做出努力,始终保持一个与健全的精神相对应的健康的身体。因为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做出公平、无私且对全局有利的正确判断。

企业经营之路并不好走,它就像是一次长跑。在长跑的过程中,你会很痛苦,会遇到歧途,更会遇到其他方方面面的险阻。

那么,如何走好这条路呢?

你要用你的言行去感召别人追随,你要确保自己的方向没有偏差,你要有坚韧的内心,强健的体魄,如此才能带领大家走得久,走得远。

2025-02-26 16:10:42
来自:滕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服务机构征集

最新通知